上地至回龙观自行车专用路明天就要通车了!
北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 小编在自行车专用道开通前提前体验,同时邀请了一位家在回龙观,工作单位在上地的程序员,与记者一同体验骑行,我们来听听他上下班通勤的那点事。 每天早上7点起床,7点20下楼刷辆共享单车去地铁站,8点半前挤上地铁去西二旗,9点赶到单位……这样的行程,陈志佳已经持续了3年。
城铁13号线早高峰的日常。 陈志佳是一名给教育机器人编程的程序员,这份工作他很喜欢。但让他有点烦恼的就是每天的上下班路程。他家在回龙观龙回苑,和很多小伙伴一样,他每天都要赶去中关村上地上班。单位到家正好10公里。
工作日早高峰,陈志佳站在13号城铁回龙观站门口,看着排队的人群一脸无奈。 几番摸索下来,陈志佳觉得这10公里上班路还是“自行车+地铁”方式最靠谱。而这也是同事之间的共识。有时候,大家也会凑在一起交流一下上班“秘籍”。比如地铁西二旗站,必须要在三秒到五秒下车,晚了就下不去车了。晚上最好不骑车,因为路上骑车开灯灯晃人,看不清路,太危险。
陈志佳每天都从家骑单车到地铁站。 其实,陈志佳很喜欢骑车。曾经有过骑行200多公里的经验。学生时代练就的骑车技术一直没丢,是个“快车小能手”。尤其是天气好的时候,吹吹小风,神清气爽。但现实却很尴尬,这位“速度型选手”发现,上班骑车,在路上完全施展不开。
昌平路段,自行车专用道与城铁平行修建。 “红绿灯太多,闯灯的、逆行的,层出不穷。”陈志佳回忆几次骑车经历,因为沿途红绿灯多,很多心急的路人就纷纷地闯灯或逆行,常出现差点和车撞上的危险情况。而且因为沿线桥洞多,上坡下坡也成了骑车上班的“拦路虎”,几个坡骑下来,饶是他这个28岁的年轻小伙子也累的够呛。尤其让他觉得“心累”的,是跨京藏高速时,因为没有直行路,他需要怕过街天桥绕行约20分钟。本来出门就要带笔记本电脑,十几斤的装备再加上自行车,每次都是一身大汗。
出行方式单一是很多居住在回龙观居民心中病。 所以,骑过几次车之后,陈志佳就放弃了。
道路全程有8个出入口。 去年,从听说地区要修直达中关村上地的自行车专用路开始,陈志佳就很关注。这条路到底好不好骑,方不方便,闲暇时这也是小伙伴们关注的话题。
道路修建过程中,陈志佳每次经过桥梁时都会用手机记录。
每个出入口附近安装了自行车停车设备。 终于,这个月底这条自行车专用路即将开通。陈志佳迫不及待地上去尝试了一下。这条专用路是高架桥路,从回龙观同城街与文华街交叉口起点,到上地西路和后厂村路交叉口,全程6.5公里。
回龙观街道旁有自行车专用道提示牌。
自行车专用道入口。 “好骑!这路真宽敞!”刚一上到自行车专用路,眼前红绿相间的自行车彩铺道路让他眼前一亮。“有点像跑道啊!这不骑车我都想上去跑一圈!”
好嗨呦。 天气晴好,能见度高,从东边回龙观地铁站的起点可以一直西望到远山,好景色带来好心情。“迎着这样的风景去上班,可太舒服了!”陈志佳开心地说。骑上去一试,平整的路面让骑行过程十分顺畅。
通勤的另外一种方式。 从回龙观到龙泽两公里多的距离,十几分钟就骑完了,“痛快!一个红绿灯都没有!”据了解,崭新的铺装路面分两层,下面一层是沥青,上面是彩色陶瓷颗粒,就是保障车辆骑行更安全、舒适度更高。
工作人员正在铺设路面。 从龙泽站开始,专用路上分出一条人行道。这里解决了以往跨越京藏高速时,行人需要绕大弯的不便,从这里上桥过高速,比以前能节省约20分钟的行程。
自行车道横跨G6。 而且,陈志佳还注意到专用路上的小设计。比如防风挡板,在跨越京藏高速的路段,路边设置了约2米高的防风板,让人通行时不受风力影响。工作人员告诉他,路中间的红色部分是潮汐车道,早晚高峰人多时,还将适时开启潮汐车道。
与汽车高速类似,沿途有交通指引牌。 以前让他感觉不便的爬坡问题,自行车专用路也设计了专门的装备来解决。在上下高架桥的坡道上,靠边位置安装了助力装置,类似一个小电梯,自行车放在上面节省推行的不便。
坡道安装了助力装置。 前不久,交通部门下发通知,明确自行车专用路的使用要求,电动车等机动车辆禁止驶入,大大保证了专用路的安全行驶。这也解决了陈志佳的担心:“这可太好了,这条路开通了我上下班就方便多了!绿色环保,还能节约1个小时的时间呢!而且没有机动车抢行,是专属骑车人的放心路!”
为专用道点赞。
一起在这条“彩虹之路”上畅快骑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