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15元就可以在深圳使用共享汽车开奔驰”之后,这等好事也于近日来到了上海! 据澎湃新闻2月16日报道,某家共享汽车公司于1月20日进军上海,目前处于试运营阶段,首批100辆奔驰smart汽车已投放在人民广场、淮海路、外滩半岛酒店、上海展览馆等地,并采取“分时租赁”方式,即里程结合时间计费,时长费在日间(7:00-21:00)为0.35元/分钟,夜间(21:00-7:00):0.02元/分钟,里程费1.98元/公里,每0.1公里结算。起步价为15元,其中包含30分钟时长费。 目前,除了深圳和上海以外,北京、重庆、成都等多地,也都开始流行起了共享汽车——只需下载手机APP,注册后就能用手机在附近找到汽车使用,到达目的地后可把车还到指定的停车网点或任意的正规停车场。 据业内人士预测,采取“分时租赁”的共享汽车,或在未来几年迎来市场爆发期,而这种替代私家车的全新生活方式也似乎马上就要到来。 不过,与共享单车随时租用、即时停车等不同的是,共享汽车的发展模式还没有完全获得认可,一方面其用户吸引力以及风险监控难以保障,另一方面其盈利模式也在探索之中。 此外,虽然15元的起步价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但其在北京和深圳暴露出来的停车网点少、使用费用偏高、车辆覆盖率低等问题,也被不少用户吐槽。 那么,共享汽车使用是否方便安全?费用是否便宜?会否加剧交通拥堵?
资料图 共享汽车悄然升温 在共享单车红遍各大城市的时候,近一段时间,新一波共享汽车热也在悄然升温。 中新网记者了解到,目前在中国多个城市的街头,已经出现不少类型的共享汽车,很多市民已经进行了“尝鲜”。 2月15日,中新网记者在北京也实地体验了一把共享汽车。记者下载了一家共享汽车APP,上传了驾驶证、身份证进行注册,无需缴纳押金,注册认证成功后即可使用共享汽车提供的分时租赁服务。 打开APP,选择好取车点和还车网点后,即可选择可用车辆,系统会显示可用汽车的车型、车牌号、续航里程等信息,并会免费保留5分钟取车时间,超时将自动开始计费。这家共享汽车APP显示的特价收费标准为1.5元/公里,0.15元/分钟。 记者选择了一辆新能源汽车,找到汽车并用手机取车后,顺利将车开到了之前选定的还车网点,然后点击还车。出于体验的考虑,记者行驶速度较慢,且有所绕路,最终收费单显示时间为24分钟,里程为2公里,总费用为8.66元。 中新网记者了解到,目前共享汽车所用的车型包括传统汽油车,但主流多是新能源车。在注册时一般都需要上传本人驾照和身份证照片,多数共享汽车公司需要缴纳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不等的押金,但也有少数公司不需缴纳押金。 对于共享汽车的收费标准,一般是按公里+时间收费。在还车模式方面,有的公司规定必须停到指定的还车网点,这样不向用户收取停车费;有的可停到任意的正规停车场,但需要下一个用户支付一定的停车费用。
资料图 另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某家共享汽车公司于1月20日进军上海,目前处于试运营阶段,首批100辆奔驰smart汽车已投放在人民广场、淮海路、外滩半岛酒店、上海展览馆等地。其采取“分时租赁”方式,即里程结合时间计费,时长费在日间(7:00-21:00)为0.35元/分钟,夜间(21:00-7:00):0.02元/分钟,里程费1.98元/公里,每0.1公里结算。起步价为15元,其中包含30分钟时长费。 只要花15元就能开奔驰,这样的好事容易实现吗? 澎湃新闻记者下载该共享汽车手机客户端后,发现用户注册时必须先进行驾照认证,并预交1500元押金,完成上述操作后方便开始订车。 但能订车,不一定就能开上车。据南方日报报道,该共享汽车自2016年底登陆深圳后,面临车辆数量少、体验不佳的问题。目前,深圳打着共享汽车旗号的车辆约有万辆,但实际通过互联网操作、缴费的真正共享汽车仅约有千辆。据用户鲁先生反映,因为共享汽车太少,定位不准难以查找,他至今没有开上,觉得共享汽车只是“噱头”。 对于停车位颇为紧张的上海,共享汽车停车也是一个问题。 该公司市场部负责人罗先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们的共享汽车采用自助取还模式,只需将车停在任何一个合法的停车点即可还车。用户在网点取车和停车均不收取停车费。如果用户停在非网点区域,停车费由公司承担。如果在公司结算停车费之前使用车辆,该行为被称为“接力用车”,需要用户先行支付停车费用,共享汽车方面会以途币的形式将停车费用返还到用户账户。如果在共享汽车网点运营范围之外还车,将按照距离最近网点的直线距离收取还车服务费。其中每1公里收取5元还车服务费,25元封顶。 北京市民杨女士讲述了一次“接力用车”的经历。她取车时支付前一辆车的停车费40元,“为前车的停车费买单这种事,觉得还是挺别扭的”。她最后算了一下花费,“根据行驶里程,车费合计77.48元,抵消掉27.5元的优惠,还需支付49.98元,加上前一辆车的停车费40元,花费将近一百元。” 但也有使用者表示,“感觉挺方便的,收费也不贵”。重庆的张女士在过年期间体验过两次共享汽车服务,她表示,“一天收费只要99元,这是很划算的”。 虽然评价不一,但共享汽车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此,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在限行、限购的大背景下,民众买车、养车的成本高,城市停车难等问题,激发了民众尤其是拥有驾照但却没有车的民众对共享汽车的需求。 一度用车COO付聪对记者表示,目前城市里存在这样一部分用车需求,就是能够自己开车出行,而且用起来很方便很便宜,共享汽车提供的分时租赁服务就能满足这种需求。 付聪透露,根据测算,在同样的时间和距离下,共享汽车的花费比专车、出租车低,比如15公里2个小时的行程,共享汽车花费一般在25元-30元之间,而打出租车则需要40元-45元左右,专车的花费更高些。 成本高、盈利难?会不会加剧交通拥堵?停车费是痛点? 由于市场潜力被看好,包括滴滴出行CEO程维在内的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几年,共享汽车将迎来爆发期。 知名咨询公司罗兰贝格也曾预测,未来5年内,单中国这一市场,汽车共享的年增长率会达到80%——中国持有驾照人数将比民用车辆数量多出1.4亿,而汽车共享在中国的需求量理论上来说会比许多国家更高。 但目前共享汽车处于市场发展初级阶段,发展仍然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运营成本高,指标等政策限制也不少。 业内人士透露,由于汽车运营指标有限,共享汽车规模和网点扩张会受限;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虽然说可以享受不限行的便利,但车辆价格、停车位、电费、修车救援人工费等运营成本比较高。此外,充电桩的铺设也是一大难题,一些公司不得不采取晚上人工调度、集中充电的方式。 此外,目前共享汽车行业成本高、盈利难也是各家的一大苦恼。业内人士坦言,目前整个分时租赁行业都是亏损的,区别只是亏得多与少的问题。事实上,根据专业机构测算,对于分时租赁平台而言,一辆车每天必须要租出去4次,每次时长要45分钟以上,才有可能盈利,“市场上的租车平台目前的使用率只有标准使用率的50%,甚至还不到。” 分时租车领域一位创业者曾测算,一辆8万元左右的汽车,加上系统开发、设备、人员维护运营等成本,单日成本约为240元,结合每天每车的出租频次,租价要以65元/时才能收回成本,这对于消费者而言,显然压力不小。“所以,分时租赁的盈利点不在于工具服务,在于汽车工具服务产业链价值的打拼。但目前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先抢下市场。”
资料图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虽然共享汽车操作简便,但目前在使用过程中仍然会面临一些麻烦。 首先,共享汽车的门槛比共享单车高了不少。用户需要验证驾驶证,确保你是一名合格的老司机。这里说必须是“老司机”的原因在于,根据租车规定,驾照领证日期不超过6个月的用户是不能通过审核的。 停车难和停车费也是一大问题。体验过TOGO的人士曾表示,要使用共享汽车,用户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得把上一位车主停放车辆的停车费给结了。“尽管APP会给予一定补偿,但这个补偿有可能远远低于实际交的停车费。” 值得注意的是,共享汽车虽然是一种解决出行的新业态,然而其共享模式目前并没有找到一个风靡市场的先例。有专家接受采访时表示,汽车不像自行车,对自身的维护保养有着严格的要求。而且共享汽车还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出了事故后责任界定的不清晰。分时租赁汽车随取随用随还的特性,让运营方对于车辆出现事故或者磕碰的责任判定变得比较困难。从实际体验来看,北京、重庆等地,确实出现共享车辆破破烂烂,出现磕碰痕迹但没有进一步维护的情况。 另外,越来越多的共享汽车会不会加剧城市的交通拥堵,这也成为不少人担心的问题。 有观点认为,作为公共交通的补充,共享汽车应该适度健康发展。对于是否加剧交通拥堵的问题,业内人士分析, 对于共享汽车,用户有用车需求时,才从网点取车,并不会有空车在道路上行驶。而且,车辆都是本地的运营车辆,不会给城市带来额外的交通压力。随着网点分布增多,用户随用随还,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也会一定程度上降低有本无车人群对拥有车辆的欲望。 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办? 此前,采用类似共享经济运营方式的共享单车部分使用者在骑车时违反交通法规,被交警拦下进行罚款时,曾出现拒缴罚金遭交警扣车的现象。 驾驶共享汽车,一旦出现交通违法行为或者遇到交通事故,该如何处理? 罗先生表示,如果共享汽车后台查询或收到用户未处理的交通违法行为罚单,“跟交警部门确认之后,如果是用户的责任,会由用户来承担。若用户不缴纳罚款,会用用户预交的1500元押金进行罚款缴纳。” 对于用户在驾车时发生交通事故,他表示,“我们每台车都是有保险的,如果在行车过程中发生意外,可以打客服电话或者通过微信微博进行留言,线下服务团队会及时到达现场帮助用户处理。处理流程跟正常车辆的程序是一样的。”
资料图 上海恒建律师事务所律师潘书鸿提出,从创新的角度来看,共享汽车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快捷,但新事物的诞生还是需要和社会实际情况不断的磨合相适应。他认为,租车人驾驶共享汽车发生了事故损害,法律责任如何认定尚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根据法律规定,机动车发生损害,机动车的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都应承担责任,即使保险公司能够对损害作出经济赔偿,但是上述的法律责任如何按分配仍是问题。” 业内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分时租赁汽车随取随用随还的特性,让运营方对于车辆出现事故或者磕碰的责任判定变得比较困难。用户即使撞了车,只要车还能正常开且不牵扯第三方,就依然可以把车还到正常的停车点,而运营方也无法判定究竟是哪位用户撞了车,时间一久,车辆的维护难度就变得非常大。 为此,潘书鸿呼吁,相关部门能尽早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法律法规对其发展作制度规范;并且在相应配套未落实前,共享汽车的运营公司和使用人能遵守现行的交通法规,不给城市交通添乱添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