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配图 昨天知名外汇报价网站及Google Finance“人民币贬值8%”的错误报价吓坏了不少人,这件事到最后不了了之。报价错误的几家网站XE.com、谷歌、ICAP均表示自己的数据源自第三方数据源,而并没有人出面说出是引用的哪家数据。 人民币真的可以一夜之间暴跌8%?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显然无法解释。当前市场对于人民币汇率的神经较为敏感,即使一个错误也会引起一定的波澜,这件事背后反映了人们对人民币的担忧。 目前市场对人民币主流的看法是:中国央行赶在美联储12月加息前提前释放人民币贬值压力,人民币长期并没有贬值的基础。换句话说,是央行主动引导的,避免人民币在风险事件中发生动荡。 昨天《纽约时报》的一则报道还是吓了我们一跳。 注:这篇文章主要谈论特朗普对中国的一些政策,在文章末尾提到了人民币。 《纽约时报》在一篇文章中称,人民币本来应该更疲软,但是中国一直用外汇储备来缓阻这种跌势,不然人民币汇率会比现在更低。 下面是纽约时报的原话: 去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转变了十年来的说法,称人民币不再处于被低估的状态。但是几个月后,人民币开始贬值,引起市场震惊,之后让人民币继续走弱。 不同的是,这些日子以来,北京担心个人和公司将钱带到国外,因此试图减缓走弱趋势。很多经济学家和投资者认为,人民币本应更加疲软,因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正在放缓。但是中国一直在用外汇储备和其他措施来缓阻这种跌势。很多经济学家认为,如果没有这些措施,人民币的汇率甚至会比现在更低。 纽约时报的意思是,人民币本身就面临了危机。这种说法的言外之意是,央行的行为不是主动,而是被动。果真如此的话,堵这个窟窿所需的外汇储备可不是一个小数字。今年以来,央行一直动用外汇储备支撑人民币。 不过,香港商报今日发表的一篇标题为《人无贬基莫当笑话》的评论文章和纽约时报持截然不同的观点。文章认为,“人无贬基”的论断仍是成立的。
香港商报 文章称,人民币汇率正出现理性回调。在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基本面支撑下,“人无贬基”绝非一句仅供人戏谑的笑话。 事实上,自上月末人民币连续走弱,美元兑人币即将「破7」之声不断响起之时,人民币却正显示出企稳乃至翻身的迹象,不仅连续数天回升,昨还出现6个月以来的最大涨幅,重回6.85区间,即使Google等网站出现人币大幅贬值至7.4的乌龙事件,亦没有影响人民币的回暖趋势。这起码说明,在经过前一段时间的恐慌性下跌之后,人民币汇率正出现理性回调。 对于人民币贬值的根源现在还不好下结论。今天即将公布的11月中国外汇储备可能提供一些线索。当月在岸人民币对美元下跌1.55%,创去年8.11汇改以来最大月贬值。经济学家预测,11月外汇储备余额或跌向3万亿美元大关。 华侨银行驻新加坡经济学家谢栋铭无奈地说: 11月份美元上涨那么多,中国的外汇储备一定是悲剧的。除了干预消耗、资本外流不减,账面上的美债损失还可能成了上月外储的另一个“窟窿”。预计,11月中国外储整体缩水约600亿美元。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 11月份美国国债价格大跌,从账面上看,中国用外储购买美国长期国债的亏损将十分显著,这是上月影响外汇储备的关键因素。预期,11月份外汇储备降至3.06万亿美元,下降的600亿美元中约一半为估值因素影响。 注:美国财政部11月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9月份持有1.16万亿美元美国国债,是美国国债最大的外国持有者,上述规模较8月减少了281亿美元,为2012年9月以来最低水平。 法国外贸银行看法稍微乐观一些: 11月份美国国债价格大跌,从账面上看,中国用外储购买美国长期国债的亏损将十分显著,这是上月影响外汇储备的关键因素。预期,11月份外汇储备降至3.06万亿美元,下降的600亿美元中约一半为估值因素影法国外贸银行高级大中华区经济学家Iris Pang表示,随着美元涨势在美联储加息后动力渐失,中国的外汇储备应可在12月企稳。中国外储10月份下降是因为人民币面临持续的贬值压力,使得资本外流“难以避免”。 中国央行按月公布外汇余额,但并不披露外汇储备的具体构成和估值方法。央行曾于去年9月的答记者问文章中解释,影响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因素“包括外汇储备投资资产的价格波动”。但目前尚不清楚,每月公布的外储数据,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国际市场汇率及债券等相关价格波动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