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22日,长沙市岳麓区雨敞坪镇新卯村,109岁的抗战老兵周秀莲。当年,周秀莲与丈夫杨平一起奔赴抗战前线,1943年,杨平在缅甸作战时殉国,周秀莲连一张丈夫的照片也没能留存,这成了压在她心头的一桩心事。今年5月,湖南老兵之家志愿者得知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寻找。终于,在台湾找到了杨平的照片(小图)。时隔73年,老人的心愿实现了。
8月22日,长沙市岳麓区雨敞坪镇新卯村,109岁的抗战老兵周秀莲从柜子里翻出老照片来给记者看 丈夫的一张照片,让109岁的周秀莲念想了73年。 8月22日,长沙市岳麓区雨敞坪镇新卯村。拽着可能是丈夫杨平仅存的这张照片,她笑呵呵,“他对我很好的,没骂过人,人帅气。” 当年,他们是村里门当户对的璧人,之后一起奔赴抗战前线。1943年,杨平在缅甸作战时殉国,被追授为少将。虽然灵柩被送回了老家新卯村安葬,但周秀莲连一张丈夫的照片也没能留存。这成了她压在心头的一桩心事。 今年5月,湖南老兵之家志愿者得知后,在全国范围内寻找。终于,在台湾找到杨平的照片。 岁月是个神偷,偷走他们73年的时光;却在老人109岁时,帮她圆了一个心愿。 志愿者的寻找 像完成“使命”一样,发起寻找 周秀莲出生于1907年,是湖南目前已知年龄最大的抗战老兵。 今年5月,端午节期间,湖南老兵之家的志愿者们来到新卯村,看望老人。这次,周秀莲说出了埋藏在心里73年的心愿。 “她希望能找到一张丈夫的照片,留个念想。”湖南老兵之家的志愿者贺佳说。 贺佳介绍,其实老人之前是有丈夫照片的,但因为一些历史原因遗失了。于是,找照片成了老人的一桩心事。“也是想留给家族子孙后代,作个永久的纪念。”贺佳说。 周秀莲的丈夫名叫杨平,字汉皋,是黄埔军校六期毕业生。得知老人心愿之后,贺佳便打算尽力帮她完成。“对于她来说,每分每秒都很珍贵,所以知道她这个心愿,我们就有一种使命感,想努力完成。”贺佳说。 第一步:网络搜寻结果:只有文字信息 杨平,长沙,黄埔六期。 是109岁的周秀莲能给出的3个关键信息。对于贺佳来说,帮周秀莲找到丈夫杨平的照片是“刻不容缓”的。 当晚,他便在网络上进行搜寻。通过这3个关键词,贺佳发现了一些与杨平有关的文字信息。 但找了很久,也只有简单文字描述,并没找到照片。贺佳在心里思忖,这事过去了70多年,找到的希望会不会很渺茫? 随后,他对着黄埔六期的所有名单逐个比对。“因为当时的人可能有好几个名字,比如有‘字’,或许用的是别名,所以没有找到有用的信息。”贺佳说。 第二步:发起联动结果:浙江找到疑似照片 网络搜寻宣告失败,贺佳决定通过各种渠道发布信息。“除了我的个人微博、微信群和老兵之家的公众号,也找到了全国抗战的研究者。”他说,希望发动大家的力量一起来寻找,尽快帮周秀莲老人完成心愿。 两三天后,他收到了浙江志愿者的反馈。“说是在浙江博物馆,有个黄埔军校的资料库。”贺佳说。 随后,他通过网络数据库去搜寻,最后找到了一张疑似杨平的单人照。附上的信息是,“杨平,长沙,步兵第三大队,步兵第九中队”。 “但很模糊,照片像素很低,不太能辨认。”贺佳说。而这个消息,已经让贺佳和志愿者们很高兴了,“说明还是有希望的”。 第三步:辗转台湾结果:正是那张照片 正当大伙迟疑要不要先把照片打印出来送去给周秀莲辨认时,台湾又传了好消息。 一名专门研究抗战的台湾志愿者主动联系上湖南老兵之家,称通过查找台湾“国史馆”的资料,找到了一张杨平的照片。 传来的照片电子版显示跟之前在浙江找到的那张疑似照片很像。“可能真的就是这张”,贺佳觉得似乎能更加确定了。 于是,他们将从台湾传来的照片打印出来,第一时间前往岳麓区雨敞坪镇新卯村,送给周秀莲老人确认。 最重要的日子 和丈夫南征北战,对她来说,意义很重 6月底,拿着打印出来的照片,周岳凌等几个志愿者来到了周秀莲家中。 当把照片递过去时,老人一眼就认出了这张熟悉却阔别73年的照片。照片中,丈夫身披军服,容貌清晰,眉宇间定格着那段峥嵘岁月。 “她很激动,一直拿在手上,边看边流泪。”周岳凌说,周秀莲对着照片左看右看,还不停地说着谢谢。而这,恰好是当年她遗失的那张照片,也可能是丈夫杨平目前仅存的一张旧照。 “也算是一个奇迹吧,毕竟隔了这么多年,还能找到。”贺佳说,虽然难度很大,但通过志愿者和研究者的共同努力,帮老人实现了心愿,“心里也很满足。”贺佳说,作为一个百岁老人,可以说,这是周秀莲生前最大的一个心愿。“毕竟那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日子,和丈夫南征北战,对她来说,意义很重。” “他对我很好,没骂过人” 8月22日,岳麓区雨敞坪镇新卯村。 周秀莲刚把满头白发梳理整齐,两边还配了黑色发夹。进去时,她正在打理梳子,旁边还放着一面镜子。看到镜头在拍自己,老人立马娇羞起来,捂着脸直说,“别拍,怕丑”。 说起和丈夫的回忆,周秀莲望了一眼立在床头的丈夫照片,乐呵呵地说,“他对我很好,性格好,没骂过人。” 周秀莲耳朵不太好,但读过高小的她现在还常看报纸,所以能通过写纸条交流。 回答问题时,老人声音洪亮,夹杂着乡音,还时不时比画着手势。 她说,她和丈夫杨平是同村,当时门当户对的两人经人介绍后在1931年结婚,婚后同往江苏徐州九里山驻军。自此,夫妻俩便开始了一段四处征战的扶持岁月。 当时,杨平在抗战前线,她从事后勤工作,直到1943年,丈夫抗日牺牲。她才回乡定居。 她说,丈夫去世73年了,虽然已安葬在老家,但自己却没能留下他的一张照片。找回这张照片,除了是给自己留个回忆,“也是想给他的4个孩子、孙子们看看”。 她爱美,仍有军人作风,喜欢栽花和打麻将 老人爱美,是显而易见的。 采访过程中,一不留神,老人不知从哪里变出来一个发箍戴到了头上,凹出一个发型。 “很爱美,年轻时就精致讲究。”一旁的小儿子杨兰桂说。虽然有些驼背,但爱美的她衣服都是清一色的花衬衫。“每天都是自己搭配,还不让我们碰她的衣服,都是自己洗,自己叠,怕我们搞坏了。”杨兰桂说。 除了爱好,个性还很刚强、军人作风、头脑反应快,这是家人对这位百岁老人的评价。听到家人在表扬自己,周秀莲倒有些不好意思了,“老了没用了,还是年轻好。” 这位百岁老人最大的爱好有三,织毛线、栽花和打麻将。老人的床是红棕色的,虽然有些老旧,但床头挂着两个粉色的毛线球,这便是老人闲来的手工作品。 “特别会织毛衣,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天下第一。”儿子杨兰桂不住地夸赞。 院子里的各色盆栽,也是老人平日的打理对象。杨兰桂说,老人对生活很讲究,平时常在院子里打理花草。 除了这些,打麻将是老人的心头第一好。“特别爱打麻将,经常想打,来了客人就摆起来。”杨兰桂说,母亲是打麻将的一把好手,“打10回起码能赢8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