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方法都被认为是没有绝对性的,一百个家庭会出现一百种不同的教育模式。 戏中的虎妈赵薇与猫爸佟大为 南方日报讯 近来,热播电视剧《虎妈猫爸》中的“虎妈”毕胜男,俨然成为全民妈妈的话题焦点。她年轻漂亮,职场上呼风唤雨,为了女儿的教育,她毅然放弃一切,全面回归家庭。作为一个“虎妈”,她对女儿的爱既深沉又充满了现代人的焦虑。而与望女成凤的毕胜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只希望女儿快乐成长的“猫爸”罗素,夫妻两人因为教育理念的不合,上演了一系列“家庭战争”。 一直以来,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方法都被认为是没有绝对性的,一百个家庭会出现一百种不同的教育模式。值得一提的是,该剧触及了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庭 教育之困。除此之外,该剧以教育作为切入口,带出当下多代人价值观的碰撞,发人深思。有网友表示:“剧中狮子姥爷、狐狸奶奶、虎妈、猫爸、羊大姑和狼爸等,不仅是教育方法的PK,更是60后、70后、80后甚至90后价值观的一次全面呈现。” 孩子在一个家庭的角色应该是怎样的?不同教育观念的背后反映了怎样的困惑?我们应该如何去爱护和培养孩子?南方日报记者特意采访了有关教育专家,共同探讨了以上话题。 中国式“虎妈”:一方面抵触,一方面趋之若鹜? 2011年,华裔母亲蔡美儿的一句话——“严厉的中国妈妈比软蛋的美国妈妈要好”,曾经引发大范围的关注和讨论,“虎妈”成为了中国式家庭教育观念的缩影。“虎妈”代表的“魔鬼式”教育方法对不强调成功、相对松散的西方教育造成了冲击。 4年过去,“虎妈”从一个饱受争议的极端个例,成为更具普遍意义的育儿心理,说起“虎妈”这个名词,更多中国妈妈感同身受。在最近正在热播的电 视剧《虎妈猫爸》中,赵薇饰演的毕胜男,坚持严格的教育方法,绝不允许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她为孩子拉伸手指,向老师证明她可以练钢琴;她只让女儿吃无公害 的有机蔬菜;为了能让孩子读上首都第一小学,卖车卖房,甚至全面牺牲自己的事业……这样看似咄咄逼人、不近人情的教育方式,竟屡次“战胜”了信奉西方教 育、崇尚快乐和天性的“猫爸”罗素。最终,女儿茜茜的成长,尤其是在升学读书的大方向上,遵循了“虎妈”的指引。 有人说,现在的母亲对“虎妈”式的教育方法抱有极其微妙的心态,一方面对其怀有抵触心理,另一方面又趋之若鹜。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就是日渐残 酷的社会竞争。当妈的,随着孩子的成长,遭遇着各种孩子间的比较,她们恐慌甚至无所适从,于是就为自己和孩子敲响警钟,为了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拼尽全力。有教育专家表示:“现在80后的年轻家长[微博],有了足够的物质条件,可以给予孩子更好的教育,但是对于更好的教育到底是什么,他们同样感到迷惘,有的选择 了和父辈相反的宽松式教育,有的则在逐步向‘虎妈’靠拢。” “毕竟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机会,如果不加把力,真的恐怕对孩子的未来造成不好的影响。”这也是大部分母亲的心声。正如剧中毕胜男将自己和弟弟毕 然完全不同的成长经历分享给婆婆时,也道出了自己坚持让女儿上最好学校的初衷——父母的严格是孩子成长的明灯,我作为一个棍棒下成长的孩子,最终并没有因 为父母的严苛而心生怨恨,反倒是充满感激。 中国式“猫爸”:“虎妈”教育中的“绊脚石”?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虎妈”背后,总会站着一个“猫爸”、“羊奶奶”或者“鹿爷爷”。“对于现代人来说,教育观念多元,在一个家庭,‘虎妈’和 ‘狼爸’同时出现的几率不是完全没有,只是较低,通常‘虎妈’身边都有与之形成反差的力量,这已经比较普遍了。”“狼爸”萧百佑告诉南方日报记者。 在剧中,当毕胜男对孩子的钢琴训练、家庭作业进行严加管教、拒绝让步的时候,“猫爸”罗素总是从中调解,甚至站在孩子一边,帮助她逃避各种训练。蔡美儿和同为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的丈夫鲁本菲尔德,可以说是“虎妈”、“猫爸”的雏形。当鲁本菲尔德为女儿的某种行为进行辩解和维护的时候,总会开导 蔡美儿说:“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虎妈”蔡美儿却总是充满讥讽地反击:“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是的,每个失败者都会声称这一点。” 在蔡美儿的书中,丈夫的角色就像是“虎妈”施教的“绊脚石”,很多人将书中的鲁本菲尔德视为西式教育的代表,衬托着中式教育的强势和成功。直到今天,鲁本菲尔德的角色逐渐被定义为“猫爸”,指那些在家教观念上和“虎妈”完全相反的父亲角色。 随着剧集的热播,“猫爸”的形象也是愈加丰满,其润滑油一样的教育方式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大家普遍认为,在家庭教育中,“猫爸”的角色讨人喜欢,能和孩子们更好地沟通,但更多家长表达了对“猫爸”那一套理念的忧虑,认为“虎妈”尽管看上去面目可憎,但“虎”派教育有它的价值,不应该全面摒弃。 “‘虎妈’的教育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但孩子成长的总体方向不会出现偏差,如果不这样教育,说不定会培养出舅舅毕然那样生活上的混混呢。” 在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袁爱玲看来,“虎妈”和“猫爸”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所处的家教状态,这不仅反映了教育观念的选择,更 反映了背后的社会根源。“当家长面临优质学位竞争时,更容易出现教育观念的转变。”袁爱玲认为,当大家面临孩子家庭教育向学校教育转变和过渡的时候,尤其 容易产生焦虑和变化。正如剧中毕胜男从女强人转变为“虎妈“,正是发生在孩子升学的时候,因为身为职场女强人的毕胜男知道社会竞争的残酷,所以她才坚定地 认为应该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就全面武装起来。但也有专家指出,大多数家长无意中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简单叠加,家长如果过分关心孩子的学习,也会对孩子的全 面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没有哪个家长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受访人:袁爱玲(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近年来,随着微信等社交平台的普及,很多不同的教育理念在网上不断碰撞、传播。很多家长,尤其80后的家长,他们在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上都已经 发生了改变。比如说,他们都不愿意把孩子管得太严,都希望能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所以,极端和激烈的“虎妈”模式已经很难被大家接受了,社会上也不会单 方面地去评说“虎妈”、“猫爸”的对与错了。大家更多的是综合各种模式和观念,去理解和探索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 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看,文学影视作品的产生必然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最近热播的《虎妈猫爸》也是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孩子受教育的状态和家长的困 惑,“虎妈”、“猫爸”的产生绝对不是单方面形成的,而是有其社会根源的。现在的“虎妈”虽然比以前普遍,但很多“虎妈”也已经发生了变化。虽然教育方式 各有不同,但在对孩子的期望值上,没有哪个家长的内心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 如果一个家长原本抱着“孩子快乐就好的观念”,对孩子的学业和技能相对放松,但看到周边的家长都为孩子未来的教育问题、成才问题在精打细算时, 久而久之,这个家长不可能不被周围的人所影响,然后就会出现像剧中毕胜男那样在教育理念上的转变。这就是深刻的社会根源,但这不能全怪应试教育,毕竟中国 人口多资源少,这才会导致教育资源的激烈竞争。 另外,现在的家长都想培养社会需要或者是家长需要的人才,不管孩子的意愿和天性。其实我们应该在尊重的基础上,培养孩子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人格。像剧中奶奶那样一心想将茜茜培养成小公主,那只是家长的意愿,最后的结果也不一定是家长所想的那样。 “父亲是太阳,母亲是月亮” 受访人:萧百佑(中国狼爸) 对于我来说,“猫爸”这样角色的产生,来源于父亲自身的心理,他们可能希望和孩子拥有比较宽松的关系,害怕自己的孩子“恨”他,希望以“宽松” 换来“感恩”。其实,这样的想法很危险。因为中国的国情和外国不一样,孩子们面对的教育资源和生活资源毕竟不同,孩子的竞争也激烈得多。 另外,我们总是错误地认为,让孩子自己话事,就是给了他们自由。其实,孩子们在形成自我价值观之前,可塑性还是很大的。这个年龄可以划分在12 岁,这个阶段是最需要家长参与的,我们应该为他们塑造健康、完整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过于放松,只讲求快乐,是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和认知的。 另外,在我看来,“虎妈”和“猫爸”的角色,打乱了中国传统教育中“父爱是山,母爱是水”的惯例,其实这才是中式家庭教育的根基,我们坚持了这 么多年,现在这一切都发生了巨变,更多的家庭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权交给了母亲,家庭教育都是母亲说了算,以往家庭中“严父慈母”角色的设定开始向“慈父严母”转变。 这个现象同样值得我们反思,特别是我们的男子汉教育。“虎妈”、“猫爸”这样的角色分配,容易让我们的男孩子失去男子汉气概。我希望更多家长能 够清楚,中国传统教育里面的陪伴,本来就是和西方不同,我们的父亲不一定都要向他们全面看齐,并不是只有背着孩子买菜做饭才是好父亲。在我看来,父亲带给 孩子最好的形象力量应该是树立榜样,这点上我不认同“猫爸”的做法。“虎妈”在我看来同样也是有偏颇的,因为她替代了父亲的职责。我始终相信,“父亲是太 阳,母亲是月亮”这样的模式是最好的,父亲负责刚毅、坚强、诚实和勇敢这些气质和理念的传递,母亲负责慈善、善良和细腻等内涵品质的滋养。 (网易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