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伟大”、“令人震撼”、“轰动全球”,近两天英国运动员在伦敦奥运会上掀起一轮“夺金潮”后,这样的溢美之词在一直比较“淡定”的英国媒体上突然爆发出来。事实上,像这样“遇金则喜”的国家不止英国一个,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出访归来一下飞机就给突破44年“金牌荒”的运动员利马尔多打电话;俄总统普京则亲赴伦敦给俄选手打气,以免俄罗斯在奥运会上“沦落成路人”。无论在美欧还是东亚,各国媒体从不避讳奥运给自己带来的“民族情绪”。6日,在奖牌和金牌总数都“沦落”为第二名时,《纽约时报》网站首页上的奖牌榜“神秘”消失。韩国《中央日报》称,奥运会就是没有枪声的战争,它不是崇高的宗教仪式,各国选手身披国旗为国家荣誉而战,奥运奖牌意味着国家荣誉。
谁的眼中“只有金牌” “英国在伦敦奥运会第8天斩获6枚金牌,享受他们100多年来在奥运会上最成功的一天。”英国广播公司4日用“英国点燃2012伦敦奥运会”作为主题来报道当天的赛事,似乎伦敦奥运会是从8月4日才开始的。当天,英国几乎沸腾了。法新社称,5日的英国报纸变得兴高采烈,盛赞“不列颠最伟大的一天”,女子七项全能选手恩尼斯则成为所有报纸的封面女郎。英国《星期日电讯报》头版大标题高呼“轰动”,标题下方是英国运动员展开国旗的图片。伦敦市长约翰逊在接受BBC采访时欢呼:“英国运动员的非凡努力使得伦敦乃至全英国的街头、公园、客厅欢天喜地———如果不是整个地球的话”。 《华尔街日报》称,每个有幸主办奥运会的东道主,都会千方百计营造一些“便利”,让本国的奖牌榜显得更“光鲜”。这次英国也不能免俗,因为亚特兰大奥运会时,英国获金牌比哈萨克斯坦还少两枚,被舆论称为“大不列颠奥运队的威名被一个靠打猎和牧羊糊口的小国所玷污”。在伦敦奥运会前,“英国体育”公司CEO尼克尔放言称,英国“不仅要参与,关键是要赢”。 实际上,在这一天之前,英国人似乎对奖牌显得很“淡定”,这甚至曾让另一个体育大国俄罗斯奥委会主席茹科夫十分“羡慕”。奥运会赛程近半,俄罗斯列金牌榜第九位。茹科夫日前抱怨说,俄罗斯人应当控制自己的期待,“我们粉丝的期待值都非常高———他们只要金牌!我每天都读英国《每日电讯报》,发现英国人就没有这样的期待值。而我们的同胞则会说:难道拿铜牌就让你满足了?”俄罗斯民众对此成绩的确不买账。俄罗斯独立电视台在奥运新闻报道中评论称,“俄罗斯跟不上胜利的脚步”,难掩失望之情。有俄网民感叹,“俄罗斯在本届奥运会上已经沦落到路人的地步”。俄体育部长穆特科也不满地称,“我现在什么都不想说。但在一些项目上,我们会严肃地总结经验教训。现在几乎像打仗一样。” 奥运会不仅是体育大腕的竞技台,还是各国政要“秀政治”的绝佳舞台。为了给俄罗斯代表团打气,俄总统普京放下与英国之间的外交龃龉,亲自前往伦敦观赛。幸运的是,普京的到来被俄媒认为是给俄柔道选手“带来”一枚金牌的“福星”。英国首相卡梅伦则没这样的运气,在奥运会刚开始的几天,他看什么比赛英国就输什么,卡梅伦遭到“又见卡梅伦诅咒”的奚落。在委内瑞拉击剑运动员利马尔多获得金牌后,刚出访回国的总统查韦斯一下飞机立即与他通话,称“所有委内瑞拉人和南美洲人同你一道分享金牌的喜悦”。对于体育大国美国的选手来说,一名运动员获得好成绩,除了奖金和广告合约,还“多出两个非常著名的好友”———来自“白宫主人争夺战”的对手奥巴马和罗姆尼。 《纽约时报》奖牌榜突然消失 “我们为什么会对奥运会在意?是因为我们认识这些运动员吗?当然不是。”美国《外交政策》杂志高调宣称,是“民族主义”才让美国人这样与奥运选手们“荣辱与共”。这篇题为“奥运会教给我们民族主义”的文章称,我们无法知道和其他国家队相比,美国队是否就更好、更聪明或者更道德,但我们仍会为这些陌生人欢呼,即便他们很可能只是“混球”。即便这样,当星条旗在领奖台升起时,我们仍会暗自高兴,反之则黯然神伤。文章称,其中的原因很可能就是民族主义,而且美国媒体也倾向这样报道,这些报道本身就是民族主义的反映。 在《纽约时报》网站6日的主页上,细心的人会发现原来的奥运会奖牌榜突然“消失”了。《纽约时报》等美国许多网站把奖牌榜放在首页,美国以奖牌数量为标准排名,这样美国一直排在首位。6日,中国不但金牌总数而且奖牌总数都超过了美国,奖牌榜也在一些美国媒体上消失了。此前,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旗下的《体育画报》网站7月31日的奖牌榜甚至摆出乌龙,将孙杨的奖牌算到其他国家,而美国则借此“超越”中国。 与美国媒体类似的还有许多英国媒体。在羽毛球事件后,许多英国媒体对中国和中国运动员“口诛笔伐”。对此,英国《泰晤士报》前总编詹金斯在《卫报》撰文反驳称,“应为中国羽毛球运动员鼓掌———她们只是想赢得奖牌”。他在文中写道,“现代奥运本来就不是一个给普罗大众设计的表演项目,而是每个有实力的国家大量投资以期赢得更多奖牌的竞技场。每个国家一提到奥运都会将奖牌与国家荣誉联系在一起,单批评中国和韩国人有锦标主义实在虚伪。”他认为,英国媒体动辄对中国运动员口诛笔伐,或许是因为英国代表团前几天表现欠佳,有些酸葡萄心理,“没注意到BBC连网站首页的奖牌榜都摘掉了吗?” 尽管奥运会一直宣称要远离政治,但无论在美欧等西方国家,还是在亚洲,各国几乎从不避讳奥运带来“爱国情绪”或“民族情绪”。韩国《中央日报》称,奥运会成绩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国力,不仅是经济实力,还包括选手和政府的意志以及国民的团结等全方位内容。在奥运会获得奖牌还意味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在国际社会得到公认,在世界上至今没有奥运金牌的80余个国家中,绝大部分是贫穷弱小国家。 4日,奥巴马在每周电台演讲中也称,奥运会可以让一个分歧巨大的国家找到共同之处。他说,“奥运会提醒我们,不管分歧有多大,我们首先是美国人。”美国《亚利桑那共和报》称,奥林匹克团结了美国人。每隔四年美国人都因总统选举而在各自阵营里和对手剑拔弩张,而对奥运选手的支持又将美国人团结起来。文章称,奥运会为美国人提供了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借口,从对经济的忧虑和枪杀等犯罪的新闻中稍做喘息。和其他任何比赛或活动不同,奥运会是一场世界民族主义的盛宴。 “重在参与”与“奖牌意识” 奥林匹克运动的初衷,是构建一个不同民族、国家和文化间交流、融合的平台,尽管许多人都强调“重在参与”、“体育无国界”,但这并不意味着奥林匹克精神和民族和国家观念相对立。恰恰相反,奥林匹克赛场是各种运动会中最突出“国家观念”的:国家、地区代表团的统一着装和统一入住以国别划分居住区的奥运选手村;从入住选手村到比赛颁奖仪式无处不在的升国旗、奏国歌仪式;以国别为单位统计的奖牌榜等,体现的都是“国家观念”。这样的情绪对曾经落后于世界的亚洲国家来说也是如此。 在韩国,从奥运会一开始,韩国媒体就进入“奥运时刻”。在报道方式上,黄金时间绝对是韩国选手参加比赛的直播或录播,哪怕同一时间有更精彩的决赛,只要与韩国选手的比赛有冲突,一律以韩国选手为主。各大媒体解说员对本国选手赞不绝口,哪怕失误或实力不行,也是“鼓励为主”。在裁判误判问题上,韩国舆论枪口一致对外。在羽毛球事件中,韩国媒体首先强调“中国选手带坏了韩国选手”,并且痛批国际羽联赛制问题。 在最早举办奥运会的亚洲国家日本,这次尽管奖牌夺了不少,但金牌并不多。日本国内一些媒体一方面对其他国家夺牌表现得“不屑”,称中国夺金是“唯金牌论”;讽刺朝鲜运动员“为了今后吃上饱饭不得不拼死一搏”;称韩国运动员“没有夺冠实力但凭借哭闹一样可以有收获”。但实际上,日本才是这次奥运会的申诉大国,日本通过申诉拿回了男子柔道、体操团体、拳击多个项目的奖牌。对此,日本《产经新闻》曾解释称,面对日本震灾后的复兴、超老龄社会的危机、年轻人不思进取、“中国威胁”扩大等,难题堆积如山的日本很需要一剂“兴奋剂”,而此次奥运就是一个让日本增强民族信心的机会,希望日本选手为日本在国际上的“存在感”全力以赴。 在奥运赛场上,印度这个人口大国并不是奥运奖牌大国。印度国内似乎对奥运会也不热情。除了偶尔转播有印度选手参加的奥运会比赛外,其余时间几乎完全属于印度的“国球”———板球。印度朋友约格自我解嘲地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我们更愿意在板球的世界里找回自信。”不过,当印度射击运动员纳朗终于夺得本届奥运会上第一块铜牌后,《印度时报》立即在头版头条刊登“印度为纳朗疯狂”的报道。对于印度的奥运成绩,普通印度网友并不满意。在《印度时报》网站上,一名来自孟买的网友班塔毫不客气地说,“不要抱怨别人没有将目光投向我们,当我们真正能够在奥运会上创造更多奇迹的那天,才会获得更多的掌声和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