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9月11日还有几天,猛然看到日历上那个鲜红的标记,好象一个淤积的疤痕,刺眼地挂在墙上。 2001年的9月11日,这个让美国人刻骨铭心,让全世界的民众都为之震惊的日子,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内,美国境内发生了一系列自杀式恐怖袭击事件,导致四架飞机坠毁,3000多人死亡,两幢110层的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成为一堆废墟,首都华盛顿中心的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也遭飞机撞击,并发生大火。 世界贸易中心废墟的大火持续燃烧了三个月,事件发生半年后,世贸遗址上150万吨的瓦砾才被清理完毕,接着,救援人员继续在地底下进行清理工作。 2001年初,美国经济已经开始放缓,“911”事件促使本已疲软的美国经济继续下滑,同时也加深全球经济的萧条。 “911”事件发生时,我们一家人在加拿大的生活正处于低谷期,先生遭遇专业工作碰壁后,草草地找了个体力工打起来,还戏称是总算有了加拿大工作经验。我则在家带孩子,那时候,大女儿还未满百天。 记得2001年9月11日,临近中午时分,我正在厨房里忙碌,电话铃声响起,是好友欣打来的,她急急地告诉我:“快打开电视看新闻,两架飞机撞上纽约的世贸大厦,多恐怖呀。” 放下电话,我就匆匆打开电视机,新闻频道正在反复地播放着同样的画面,上午8:46,一架飞机撞向世贸中心北座大楼,上午9:03,另一架飞机冲向世贸中心南座大楼。接着,上午9:37,被歹徒劫持的第三架飞机撞入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那些以前只在电影和电视里出现过的恐怖镜头,真真实实地发生在当今的美国,发生在离我们几个月前居住地不远的纽约市,给人以怵目惊心的感觉。 晚上,先生下班回家得知“911”事件,解嘲道:“我们逃离美国也许并不是件坏事。”回想起他曾经得到一个来自纽约的面试机会,结果没有成行,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粗粗地算来,我去过纽约三次。 第一次,我和儿子乘坐中国民航国际航班到达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先生和他的同事开车去机场接我们。从机场出来,已是华灯齐放,五彩缤纷。我第一次坐自家车,感觉有点兴奋,车上高速以后,心情随着车速也明朗提升起来,只见高速公上车水马龙,蔚为壮观的是,顺着我们前行方向是一条耀眼的红色灯流,逆向行驶车辆的前车灯则形成一条白晃晃的银色河流。至今我仍喜欢车辆行驶在高速公的感觉,那种风驰电骋的速度给人的想象力也插上腾飞的翅膀。这便是我对纽约的第一印象,豪迈、快捷、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第二次,我独自乘大巴去纽约办事。那时,我们居住在纽约近邻新泽西的海边小镇一年有余,纽约的口碑在新泽西居民中似乎不太好,说是那里的治安差,无业游民多,被人打劫的事时有耳闻。我当时孤身一人去纽约,人生地不熟,走在纽约的街道上,只觉高楼夹着长长的街道,压迫得紧,心里七上八下,就怕遇上歹徒,步履匆匆抵达目的地。事一办完,立马回头乘大巴回家。结果,纽约给我的第二印象,除了高耸的摩天大楼和街边叼着香烟的无业游民,再没有其它。 第三次,我们一家三口专程去纽约游玩,从新泽西乘坐游轮去纽约,在游轮上我还照了几张照片,其中一张照片的背景就是世贸双子塔。时过境迁,如今世贸双子塔已经烟销灰灭,不复存在。此番出游,给我印象深刻的有自由女神像、帝国大厦、时代广场、华尔街和炮台公园。纽约城中气派的建筑和精美的雕像也给我留下美好的回忆,那是一个富有朝气和进取精神的现代化大都市,机会与风险同时存在。 2011年5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国2001年“911”袭击事件的幕后总策划人、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被击毙死亡。十年磨一剑,美国政府在纪念“911”事件十周年之际,终于可以给在“911”事件里遇难的无辜者和广大美国民众一个说法,虽然,本拉登的死并不能减轻死者家属和美国人民的伤痛和悲哀。 “911”恐怖事件是针对美国人的血腥报复,美国政府是否也该警醒地反思一下?以仇恨对待仇恨,以武力对抗武力,以恐怖还击恐怖,周而复始,这世界怎么可能和平安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