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中国航母平台“瓦良格”号10日开始其首次试航。如果完工的航母还是个刚刚出生的婴儿的话,那么试航就可说是它迈出的“人生第一步”。中国军事专家刘江平10日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称,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航母的首次试航主要是要测试舰艇的航海性能,在此之后还要经过很多的程序,距离服役乃至形成战斗力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老瓦”尚在工厂试航阶段 按照相对通行的定义,航母试航是指“安装了一定必要设备后进行的试验”,这中间又涉及三个阶段:首要阶段是航母在建造和改装时期的试航,简称“工厂试航”;其次是部队服役前的试航,即“役前试航”;最后是整个航母编队完成战力整备前的试航,有人称为“编队试航”。从种种迹象看,当初在乌克兰原厂都没有走完工厂试航这步的“瓦良格”号,在经过十多年日晒雨淋和短短五年多的重新改造□装后,其工厂试航无疑是漫长而艰辛的。 据报道,“瓦良格”是在10日被拖船顶出港口的。刘江平说,各国海军超过300吨以上的舰艇,在出港时一般都采取这种拖船顶推的方式。因为在相对狭小的港口中,大型舰艇进行频繁的加减速、前进倒车对于传动系统磨损很大,而且燃油消耗巨大,很不经济。他说,航母的首次试航,一般是测试舰艇的航海性能,比如船体动力、舰桥上的指挥系统,水密舱的密封性以及雷达导航和通讯系统的性能。 对于“瓦良格”的试航要经过哪些步骤,或许可以从其姊妹舰、俄海军的“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的试航过程中“管中窥豹”。据参与过“库”号试航工作的乌克兰黑海造船厂总建造师伊万・伊奥希夫维奇・维尼科回忆,“库”号的工厂试航项目多达1100多个,每天船厂都有900多人待在航母上,其他协作单位的有2200多人。当然在不同的试验阶段和不同的验收项目中,人员种类和人数都有变化,当某个协作单位提供的系统不进行测试时,这个单位的人就在陆地或伴随航母的保障船上休息。此外,来自苏联海军的舰员及军校学员也要在试航后半段上舰,人数大约在1300人左右。维尼科印象很深的是,在交验“库”号航母航空系统时,100多名来自苏军红旗第8科研所的军代表们,对舰上航空保障系统的每一颗螺丝钉都进行苛刻的查验。 至于工厂试航之后的役前试航及编队试航,则主要是航母订货方───海军要负责的事了。役前试航主要是以海军人员为主进行测试航母机械性能和指挥通信、侦察、火力、航空系统功能的工作,另外与舰载机有关的航空保障设施也在检查之列,众人瞩目的舰载机着舰试验也将在这一阶段进行。而编队试航则是航母列入海军军籍后,按照作战序列与友邻舰艇进行协同训练。 美国轻松,俄法艰难 在航母试航方面,美国已经相当顺畅自如了。而俄法等国航母的试航过程则相对艰难。 由于从40年前就开始列装“尼米兹”级大型核动力航母,其后整个生产线及部队训练系统一直密切联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因此美国的航母试航就显得轻松多了。据报道,俄罗斯航母试航所要测试的很多项目,美国航母只需在岸上就可以解决。况且美式航母又没有像俄式航母那样自带多如牛毛的雷达与导弹装备(美式航母坚持舰载机是“一切威力之源”),多数技术设备均系成熟产品,因此它的试航时间比俄式航母少去一多半,像近几年服役的“里根”号、“布什”号等大型航母大多只花了一年半左右的时间试航。 相比之下俄罗斯航母的试航就没有这么驾轻就熟了。据俄罗斯《海军学术汇编》杂志介绍,设计、建造和交付大型航母需要不少于10年左右的时间,这中间有一半与试航有关。据退伍的俄海军将领回忆,苏联和俄罗斯航母试航的一大特色是对全部舰载武器装备进行实弹发射,像苏联建造的第四艘起降固定翼飞机的航母“巴库”号(即卖给印度的“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在试验期间共航行了2195小时,16496海里,进行了18次导弹发射,用火炮射击空中靶标17次,水上靶标13次,陆地靶标10次,这在西方航母的测试中是无法想象的,也由此看出俄式航母的建造与试验完全基于实战应用考虑。 至于“欧洲老大”法国的航母试验之,也和俄罗斯走得一样艰辛。法国唯一一艘核动力航母“戴高乐”号在长达4年的测试过程中系统可靠性以及舰载机与航母的适装性一直困扰他们,2000年11月,“戴高乐”号航母在北大西洋进行远航试验时居然跑丢了一副螺旋桨桨叶,只好依靠单桨返回土伦港。 中国航母之刚刚开始 航母试航只不过是一场涉及无数工种与技术领域的“海军大戏”开幕。美国詹姆斯顿基金会《中国简报》主编艾伦・斯拉伯格说过,中国首艘航母要真正充当平衡亚洲力量的砝码还需要几年时间,最早也要在航母完成初步海试和空勤人员得到训练后。 对此,中国海军大校刘江平说,不可否认,中国航母距离服役乃至形成战斗力还需要一段时间,但这次试航让中国的航母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萧萧刘扬) (来源于环球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