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六月初六,我都拿出来晾晒。这是慈利的风俗,六月六晾晒的东西贮藏起来不生虫。” 她是一名军人的未婚妻,32年前,军人未婚夫在国外牺牲后,她把他的每一件遗物都珍藏下来。为照顾未来的婆婆,她嫁给了未婚夫的二哥。 岁月割不断她对恋人的思念,如今她虽年过半百,却仍在外打工,只为一个心愿:攒足去国外的钱,为当年的心上人扫墓── “32年来她一直在怀念他” 日前,随着中央电视台解密,一段尘封32年、被列为国家最高机密的中国援助巴基斯坦修筑公──喀喇昆仑公的历史披露于世,那是一条中国通向南亚次大陆、连接中东、有着重大国防战略意义的公,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公。 在那条神奇的公上,上千名湖南士兵为之付出了心血、汗水甚至生命,为中巴友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就在中央电视台节目播出后不久,4月13日上午,岳阳一名叫田念胜的援巴老兵向本报求助:“我的战友朱法安当年在修建公时牺牲了,他的遗体就安葬在巴基斯坦,而他墓碑上的名字却刻错了,‘朱法安’写成了‘朱发安’。他当年还有一位青梅竹马的未婚妻,他牺牲后,未婚妻为照顾他母亲嫁给了他二哥。32年来她一直怀念他,她还有个心愿:到巴基斯坦去为他扫墓。但因家里太困难了,现在她50多岁了,还在外面打工攒钱,就是希望能完成这个心愿……” “一提起他,我就心痛” 4月14日,记者与田念胜一起赶往湘西,寻找朱法安当年的未婚妻。 朱法安烈士生前居住在慈利县高桥乡花椒坪村,他当年的未婚妻叫肖际玉,现年52岁。田念胜从战友处打听到,肖际玉目前在张家界市武陵源打工。 记者第一次与肖际玉通电话时,她似乎不愿接受采访:“一提起他,我就心痛。毕竟这么多年了,我不愿公开这段往事。”经多次劝说,她才勉强答应跟记者见上一面。 4月14日下午,在武陵源一家小餐馆门前,记者见到了等候多时的肖际玉。她体型偏胖,一头短发,面色慈祥。肖际玉说,她就在这家餐馆里打工,老板对她很好,每月工资800元,包吃住。“年纪大了,又没什么文化和技术,找不到工资高的工作。”肖际玉笑着说。 可一提起朱法安烈士,刚刚还笑着的肖际玉突然哭了起来,过了好一会儿,她止住哭声说:“他牺牲30多年了,还有人关注他,太感谢了。我一直想到巴基斯坦给他扫墓,可家里太困难了,没办法,只好自己出来打工攒钱。”肖际玉说,为了圆给朱法安扫墓的心愿,她8年前就在外打工了,由于丈夫患有严重的胃病,再加上娘家父亲重病瘫痪,她打工的钱全都花在这两个男人身上了。 “我们约会以吹口哨作暗号” 肖际玉回忆,她与朱法安同年出生,都居住在花椒坪村,自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朱法安高中毕业后回家务农,那时候队里干农活都分配到个人,朱法安每次干完自己的活便主动来帮肖际玉。渐渐地,这两个年轻人便偷偷恋上了。 “那个年代远没有现在这么开放,我们不敢公开在他人面前牵手。农村没有什么文化娱乐,当时看电影成了年轻人最大的爱好。一到晚上,他就按我们事先的约定,躲在我家对面吹口哨,我再出来与他偷偷相会,一起去看电影。” 后来,他们的恋情被村里人知晓,那一年他们都18岁,所幸的是,双方家长都非常开明,没有反对。 “他干活很勤快,也很会体贴人。”肖际玉嘴角带着微笑,沉浸在往事的甜蜜里,“村里每次晚上开完会,他都要送我到家门口才放心;他家里有好吃的,总偷偷地带出来与我分享。” “你安心去吧,我一定等你” 1978年2月,朱法安应征入伍,临行前他告诉肖际玉:“我舍不得离开你,不想去当兵了。”肖际玉知道,当兵持枪是朱法安的梦想,她安慰他:“你去吧,我在家等你。” 临别前的晚上,朱法安送给她一只口琴和一个哨子;肖际玉则用棉线为心上人赶织了两条衣领。第二天上午,肖际玉瞒着家人偷偷地送朱法安踏上去部队的征程。在公社武装部,临别时朱法安牵着恋人的手说:“你答应我,一定等我。”肖际玉说:“你安心去吧,我一定等你。” 谁知,这最甜蜜的一别竟成永诀。 入伍后,朱法安所在的部队被派往渺无人烟的巴基斯坦北部山区,修筑喀喇昆仑公。 按照保密要求,他们在前往巴基斯坦时,都要求脱下军装穿上便衣,扮成老百姓,连写信都不能透露他们的任务。 “我不能流泪,不能让他妈妈再难过” 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尽管每天都很劳累,但无法阻止朱法安对恋人的思念,他们鸿雁传书,相互倾吐思念之情。 记者看到肖际玉保存的信件,朱法安称她为“亲爱的战友”。 未婚夫不在家的日子,肖际玉每天去看望未来的婆婆,并帮忙做些家务。朱法安的母亲打心眼里喜欢肖际玉。在她眼里,肖际玉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善良、勤劳。 1979年4月的一天,部队突然来人送来朱法安的遗物,肖际玉与婆婆陡然听到朱法安牺牲的消息,两人顿时抱头痛哭。 “那段时间,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过来的。”肖际玉流着泪说,“每天哭过之后去看他妈妈,我告诉自己不要流泪,不要让他妈妈再难过,可是,一进门看见他妈妈的眼泪,我就控制不住……” “为照顾婆婆,我嫁给他二哥” 朱法安牺牲后,他的母亲为了留住肖际玉,找到公社和村上的干部,请求他们出面做工作让肖际玉嫁给朱法安的二哥。干部们心里没底,不知道肖际玉是否愿意。 然而事情很顺利,肖际玉竟答应了。“当年嫁给他二哥,也是对他妈妈的一种安慰。其实,他牺牲后,为了帮他孝敬和照顾母亲才是我的真实愿望。”22岁那年,肖际玉与朱法安的二哥朱法雄结婚,后来生下一儿一女。 后来,朱法雄告诉记者:“我老婆很贤惠。刚与她结婚时,我总觉得对不起弟弟。这种心理负担直到4年后才消除。她对我妈妈挺好,跟我家里的兄弟姐妹关系都很融洽,从没发生一点争执和口角。我妈妈5年前去世了,她真正做到了替我弟弟为老人养老送终。如今,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攒足钱,好去巴基斯坦为我弟弟扫墓。” 32年追思:我感觉他从没离开我 她用陪嫁的箱子装他的遗物丈夫说她这样做,只会让我为弟弟感到骄傲 未婚夫走了,但肖际玉感觉他从未远离自己,她用家里最好的箱子保存着未婚夫的每一件遗物。三十多年了,烈士生前穿过的隐、鞋袜,崭然如新;烈士的日记、信件都保存完好。而每当看到这些东西,她就热泪长流── “最好的箱子专门装他的遗物” 4月15日上午,记者陪肖际玉回到她阔别了4个多月的慈利县老家。 在一座新建不久的小四合院里,丈夫朱法雄热情地迎接我们的到来。村民告诉记者,这房子是朱法雄的大哥建的,考虑到朱法雄困难,大哥送了两间侧房给他住。 在这间卧室里,除了一张床、3只小柜子外,肖际玉家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很难想象,肖际玉在这个贫穷的家庭这么多年来是怎么挺过来的。 肖际玉打开一口木箱,里面全是朱法安的遗物,有烈士生前穿过的隐、裤子、鞋子、袜子,崭然如新;烈士的日记、信件、口哨等都保存完好。 在朱法安的来信中,有这样的文字:“在新疆的部队,我非常想念你。参军之前,我们面对面地谈了心里话,说起恋爱的事,你说对我有心,能等着我,和我订婚,我是多么盼望那一天。” 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他们当年的爱情是何等真挚和热切。 “这是我陪嫁的箱子,专门用来装他的遗物。”肖际玉睹物思情,泪眼婆娑,“每年的六月初六,我都拿出来晾晒。这是慈利的风俗,六月六晾晒的东西贮藏起来不生虫。三十多年了,我感觉他从没离开过我!” “我不吃醋,反为弟弟感到骄傲” 朱法雄告诉记者:“我老婆跟我说过多次,想亲自到巴基斯坦给弟弟扫墓。因家里太困难,我没法满足她的愿望。随着年纪越大,她的心情更迫切了,8年前就自己外出打工攒费。可偏偏这几年,我跟岳父都患重病,拖累了她。” 记者:“她爱你弟弟这么深,你不吃醋?”一旁的肖际玉闻言掩嘴偷笑。 朱法雄:“不吃醋,我为弟弟感到骄傲。” 肖际玉只知道去巴基斯坦的很远,要花很多的费,但她不知道还需办出国签证。记者跟她讲解了如何办理出国护照和签证后,她面带忧郁地说:“这辈子能为他扫一次墓是我最大的心愿,不知道这个心愿何时能实现啊!我想亲自去墓地把他的名字纠正过来,听说墓碑上他的名字写着朱发安,其实弄错了。” 采访结束时,肖际玉紧握记者的手不停地说“谢谢”。望着她充满希望和热切的双眸,记者的心情异常复杂,岁月如刀,在她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却无法斩除她心底埋藏了32年的爱情,这是何等的悲悯和令人起敬。 新闻背景:“每修一公里就有一名军人献身” 1965年,巴基斯坦总统特使访华,提出双方修建喀喇昆仑公的建议。为了冲破当时国际反华势力的封锁,毛泽东、周恩来接受了巴方的请求。1966年3月18日,双方签订协议,协议约定中巴公从巴基斯坦的赫韦利扬直达中国喀什市,总长1200公里。从1966年开始至1979年,在历时13年的援巴期间,中国军人在巴基斯坦境内修616公里,中巴两国共有近700名军人牺牲。相当于每修筑一公里公,就有一名军人献身。 肖际玉的事迹经三湘华声全媒体报道后,6月24日,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汗在北京接见了肖际玉并明确表示“你的故事令我很感动,你的行为也是在为中巴友谊作贡献,我代表巴基斯坦欢迎你们!”他还高度赞扬:“今年是中巴建交60周年,《三湘都市报》大力宣传中巴友谊,为中巴友谊搭起了桥梁,太了不起了!”马苏德・汗大使还亲自指示秘书为“天寻爱”小组组员办理签证,并将派军队沿途保卫大家安全。 除了肖际玉外,“天寻爱”小组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田念胜、樊汉学、郭友盛三位年过五旬的援巴老兵了。32年前,樊汉学在修筑喀喇昆仑公时,部队给每人发了一个行李包,32年后的今天,他特地把这个包给翻了出来修补如新,带着当年驻巴战友、朋友珍贵黑白照片和中国结登上了“天寻爱”的旅程。 而郭友盛除了带上照片外,他还有个梦想,就是希望能找到当年拍照的地方,重新照一次。 田念胜除了是本次“天寻爱”小组的副组长外,还承担了整个小组“导游”和保安的义务,任务是整个小组里最为艰巨的。他介绍,当时修筑喀喇昆仑公最大的困难就是恶劣的施工环境,经常遭遇雪崩、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616公里的公修筑过程中,中巴两国共有近700名军人牺牲,相当于每修筑一公里公,就有一名军人献身。而吉尔吉特中国烈士陵园就是专为修筑公而牺牲的88位中国烈士修建的,朱法安是其中唯一的一个湖南人。“我们三人全程陪同寻爱,也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天寻爱’小组的行动,多给烈士带去祝福。” 三湘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