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一部当红中国大陆电视剧《裸婚时代》道尽无房、无车、无婚礼、无钻戒、无蜜月“裸婚族”的酸甜苦辣。在中国留学生众多的美国南加州,其实“裸婚族”早在大陆掀起“裸婚”潮之前已出现,至今不衰,经济压力是“裸婚”主因。南加就业市场低迷,就连部分老美也“裸了”。还有年轻校园情侣则为免毕业后长期分居美中两地,选择“毕裸”(“毕婚”+“裸婚”)。 家住核桃市的Paul欧,与太太Joan早在90年代就成为“裸婚”一族,比大陆“裸婚”风潮提前近20年。结婚时夫妇俩都是勤工俭学的穷留学生,“房子、钻戒连想都不敢想”,一切从简,登记后邀请同学好友一起“撮”一顿,便算礼成。 Paul说,结婚前后他曾不止一次问Joan“我这么穷,你为什么愿意跟着我?”Joan说,她看重Paul“善良诚实上进”的人品,也相信“夫妻同心最终可以过上好日子”。随着Paul在电子领域创出一片天,夫妇俩买了房子名车,Paul为Joan补了一个克拉级钻戒,还打算在结婚20周年时补拍一套婚纱照。Paul说,妻子愿意跟他一起吃苦受穷,让他又感激又歉疚,也更珍惜这个家庭。 Joan说,她不认为“贫贱夫妻百事哀”是“裸婚”的必然结果。当年社交圈内的20多对留学生夫妻中,“裸婚”率高达四成,至今离婚的只有一对,另外十多对非“裸婚”夫妻,如今却已有过半离婚。 80后新移民也不乏经济拮据“裸婚”一族。在洛杉矶加大拿不到4万元年薪的生物博士后Howell杜与妻子Martha,是从学生时代开始交往的同校师兄妹,2009年Howell取得博士学位后两人回国结婚。 由于Howell博士后工资不高,Martha是拿着每年不到2万元奖学金的在读博士生,双方家庭也不宽裕,两人商量后决定“裸婚”,各自带了五元人民币到当地民政局登记领证,另请双方家长吃了顿饭,没有梦幻婚礼,亦没有钻戒或蜜月之旅,暑期结束后夫妻俩就返回美国各自工作、念书,整个结婚花费不到600元,至今租住学校附近一套公寓房。 Martha说,虽然家人对她选择“裸婚”颇有微词,认为女生这样嫁人“掉身价”,但她认为“裸婚挺好的”。Martha表示,与Howell谈恋爱三年多两人感情一直很好,到谈婚论嫁时,她也不愿提出让对方为难的物质要求,“我们都还年轻,房子、钱都能慢慢挣,错过了对的人,要再找就难了”,而且“物质带来的幸福感没有精神带来的平静持久”。 老美花钱向来“寅吃卯粮”,如今也有年轻人迫于经济压力,开始从简办婚事。80后老美姑娘Maggie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咖啡餐厅做侍应生,丈夫Aaron是哲学系在读博士生,两人2008年登记结婚,前往乔治亚和威斯康星拜见过双方家长,就算完成婚礼。对于没有婚礼或钻戒,Maggie表示不介意,“我们不想为了结婚而面临破产”。 华人新移民Stella陈和丈夫Steve是恋爱多年的校园情侣,2007年初Steve拿到洛杉矶加大数学系博士生奖学金。为避免分居两地,当年夏天两人毕业后就匆匆加入“毕裸”大军,Stella随后以陪读身赴随丈夫赴美。结婚近四年,虽然双方父母多次提出补办婚礼,但Stella和丈夫都没有接受。Stella认为,“幸福不幸福跟有没有钻石、蜜月没有关系”,婚礼更是“风光给别人看的”,至于房子,也不过是“暂时没有,等一切安定下来后总会买的”。 裸婚男性多赞好女忧丈夫不珍惜轻易得来的婚姻 因应就业、房价等压力,近年“裸婚”成为华人圈一大风潮,华人亦有不少人选择“裸婚”。无房、无车、无钻戒、无婚礼、无蜜月的“裸婚”最终能否让夫妻双方“患难见真情”,还是可能以“贫贱夫妻百事哀”告终?是否“有物质的婚姻未必幸福,没有物质的婚姻必难幸福”?心理学博士王肇英指出,从社会文化角度看,“裸婚”折射出受欧美文化影响的年轻华人,对中国传统婚礼文化的厌倦与反叛,他们认为结婚是小两口的事,不一定需要形式。 王肇英指出,除非男女双方在婚前就具备优越的经济实力,否则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每一段婚姻都需要面临的问题。因此传统物质基础的缺失,不会使“裸婚”族比非“裸婚”族面临更高的婚姻破裂风险。 不过王肇英强调,如果双方对婚姻没形成成熟稳定的看法,没有清醒认识到面包与爱情哪个对自己更重要,单凭满脑子浪漫幻想就“裸婚”,往后的婚姻生活一旦出现争执,“裸婚”时的物质基础缺失就会被反复提出,并逐渐放大成夫妻间矛盾的焦点。 报道援引国内一网站2010年一次问卷调查显示,男性、女性看待“裸婚”的态度有强烈反差。八成受访男性赞成“裸婚”,而女性则有超过七成反对。“裸婚”究竟是不是对女性的“贱买贱卖”?在“裸婚”中,女性是否处于劣势地位?王肇英指出,这折射出仍有大量婚姻观趋向传统的华人女性认为,嫁人不是随随便便的行为,“裸婚”的确在某种程度上“便宜”了男性,而且她们也担心丈夫不会珍惜轻易得来的婚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