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全球经济的巨头正在向相反的方向发展。高速的增长、先进的工业、目标取向型的政治体系、可能是最先进的经济管理方式以及“国家资本主义”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日见重要的大国。而在太平洋的另一端,美国看上去却像一个“笨手笨脚的庞然大物”,经济上的竞争力逐渐衰落,政治体系也显得臃肿低效,未来的发展方向相当不明确。 这样的两个经济体会有什么共同点呢?中国和美国的未来将会“殊途同归”吗? 美国《时代》杂志日前刊文为中国敲响了警钟。文章称,很快,中国将会开始面临同美国一样的经济压力。有的是简单地来自于中国超负荷发展带来的自然后果,而有的则是因为政策上的失误所致,这些失误西方世界2008年金融危机前同样犯过。所有这些新的压力都是很严重的,如果不能处理得当,将会改变中国现有的经济发展进程。 首先,中国,同美国一样,正在面临比它劳动力报酬更低的国家的竞争。有美国专家就指出过,随着工资水平每年12%的增长,廉价劳动力将在中国消失。中国也将在人工成本方面输给新兴的发展中国家。这将会使中国低价的、劳动力密集型的、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业面临巨大的风险,而这曾令中国取得快速发展和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正如美国曾把工厂转移到人工成本更低的中国一样,中国也已经看到诸如越南等邻国在蚕食这些领域的投资了。 这样的结果是中国经济发展所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发展要继续,中国经济就要懂得“提升价值链”,打造技术含量更高、创新性更强的产业。而这也正是美国保持其竞争力所需要做的。 然而,这是一个很艰难的飞跃。那些缝制牛仔裤或是加工iPhone的工厂很容易建立。中国不需要技术、设计或是市场方面的专门知识来创造相应的专家。但是,如果要和科技含量更高的工业国家竞争,中国公司就必须要像美国公司那样去创新、提高品质、建立品牌。否则,中国将陷入一种“中产困境”中,即越来越困难去提高中产阶级的收入,这正是美国现在所面临的挑战。 第二,中国正在同财政失责所带来的后果斗争。当华盛顿陷于巨额负债的缠斗时,北京也在处理自己的外债问题。中国政府与GDP相关的债务呈现令人吃惊的上升态势。相关审计报告显示,中国地方政府的负债已经累积占GDP的30%,而理论上,地方政府根本不应该承担任何债务。中国政府对能够承担多大的负债目前也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认识。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称中国的负债是可以控制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债务不会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问题。 而同美国更加相似地是,修复国家财政将会面临很大的政治风险。美国的政治家在为了中国阶级的权利而讨价还价,比如说着名的医疗保险改革,而中国也处于大力推广其社会保障体系的进程中。这对中国来说更加急迫,同时对中国的财政预算压力也很大。 第三,中国的整体负债水平令人担忧。在金融危机发生前,美国累计了过量的债务,而现在的中国看上去在犯同样的错误。全球着名评级公司惠誉国际的一份报告就指出,尽管政府已经在尽力减缓信贷扩张,债务问题仍然会在中国持续上升。 报告称,很难估计怎样的负债水平是危险的等级。但通过债务扩张而带来的经济增长必然会导致某种程度的恶果,特别是在财政系统中。某种意义上,中国可能正在着眼于通过减债来抑制增长,这正是美国当下所面临的事情。 第四,中国经济的增长对房地产业的依赖越来越严重。任何一个美国人都会说,这是相当危险的。尽管很难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否会成为泡沫,因为在某些城市房价已经开始下降,但是商品房的建设确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之一。 中国的投资份额问题在过去十年里大幅攀升,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房地产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平均占GDP6%上升到去年的13%。而中国的房地产建设主要就是住宅建设,2010年中国房地产建设中有近75%是用于住宅。 如同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裂会导致全球经济的震荡,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衰退也会产业同样的效果。有专家称,房地产业是中国在全球购买力的主要来源。新买房的人会购买新的家具、电器来装修新屋,这就是中国消费者购买力上升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如果中国的房地产衰退,那将会全球的供应链产生波动,全世界的商品销量都会受到影响。 那么,在未来几年里,北京怎样处理这些“美国式的挑战”将会决定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在某种程度上,中国要更加善于处理这样问题。例如,在处理债务问题上中国政府会更加地高效。中国的决策者已经清楚地意识到在减少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以及控制负债等问题上,中国需要做出艰难的决定。但是,同样地,中国的企业也确实在技术创新等方面落后于美国。尽管中国还没有经历美国目前的困境,但如果中国的领导人不能从美国的经验中汲取教训,那么,毋庸置疑,中国将面对一个“美国式的未来”。 (来源于中评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