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宝岛台湾,一定要到南部去走走看看,尽管那里是绿营的大本营,但是若不谈政治就没大关系。南部的代表城市首推高雄,有近300万人口,是台湾最大海港和第二大都会。 “高雄”二字听起来怪英武神气,其实置身其中并未见地貌呈虎踞龙蟠,似乎名不副实;且从陪同的台湾友人处得知,其原名更乏文雅,唤作“打狗”,系汉文直译当地土着话语音得来。至日据时期,殖民者用其日文的谐音改作“高雄”,不缺东洋韵味色彩,一直沿用到今。 我们是从台东沿着南回公路抵达高雄的。数小时之差便从海水颜色上觑出了宝屿两厢的不同:东侧太平洋水深碧绿;西侧台湾海峡水浅浑黄,可见与福建沿海大陆架一脉相连来,也近乎俺家乡胶州湾的黄海质地。多高山峻岭的台湾仅朝向大陆一侧地势平坦些,密集的居民皆挤住在这狭长岸边,天然方便与内地的航运往来。 西子湾是高雄的门面、我们的首访之地,不似我以为的三潭映月般湖景,乃是位于郁葱寿山下的一处辽阔海湾,沿海公园的长堤蜿蜒曲折,沙滩礁石交错,黄昏时最为浪漫情侣约会所钟爱,也不乏欣来沐斜阳的情深老伴。在此处观日坠绝佳,以至“西子夕照”成为高雄八景之首,跟淡水的“戍台夕阳”南北遥相呼应。只是这里的海水浴场沙质一般,但在人稠的大城有这方滩涂已算金贵了,椰树摩挲的南国风味略带一抹加勒比海风情,叫人心旌摇动。 我沿着探海大坝直走至尽头,回首了望市区,像看一帧秀丽的山水丹青。一边可观高雄港进出水道,绿茸堡崮似的岛礁上白色灯塔,集装箱巨轮不时驶过,提醒人莫忘这货运吞吐居世界第13位的港之风采。另一边是国立中山大学校区,房宇错落漫坡而建,依山傍水,占尽地灵,人杰自不用说。好羡慕学子们可以课间饭余就能弄潮戏水,散布拾贝,得天独厚。 折入校园中,但见处处散发着岭南风气。记得85年我到广州开会曾去过中山大学,北方伙子对校苑亚热带的风光印象特深。不期这次莅临台湾的同名学府,虽亦是闽粤品味,但濒海靠岭的意境不同于平川。该校前身是1924年由孙中山先生所建的广东大学,国父仙逝后改称国立中山大学以志纪念。老校仍在穗,而迁台的这所重建于1980年,跟清华学堂两厢皆有无独有偶,铸成了两岸各有中大的奇观。 校园里还有座蒋介石行馆,一幢两层的不大洋楼,系他南巡下榻处。别墅隐于寿山麓水浒,兼有山名吉祥、海映福祉,风水景致俱佳。后来学府的兴建将它括于诸建筑群内,现辟为蒋公纪念馆向游客开放,内中简单的摆设与展品,显示着主人生前小居的实况。 再去真爱码头,品味一番与谧雅校园相反的繁俗市场人文氛围,我姑且称它渔人码头,或似曼哈顿的那个,但乡土味浓。由于处在爱河入海口,水气味不太好,不过无碍游人的熙攘攒动。餐饮小吃遍处,纪念品摊位琳琅,我们亦混迹其中。两座带太阳能发电装置的雪白风帆,为该区的象征;远眺台湾第二高厦--85国际大楼,状似一把剑柄插下,高近350米,仅次于台北的101,系高雄市的地标。 华灯初上时又去六合夜市浏览。不太同于广州的同类集市,它以风味小吃为主,杂货摊较少。人声嘈杂,摊摊位子满座,卖家大吆小喝,食客高声谈笑,红火不已,成为游人必到的景点。 我瞧这着善良平和同宗共天的人群,想到一俟意识形态当头时立马就反常态,敌对仇忾势不两立,形成了陆、岛及南北台间的深深隔阂,真叫人摇首叹息不可思议。 次日参观中钢,世界排名第19位的炼钢厂。此外,在城里转悠时,我从车窗里瞅见左营、凤山等地牌,心底泛起小小涟漪:这名字早在我游学新泽西时从《赵宁留美记》书中就得悉,也由此结识了这位多才的留学生作家。他出自左营眷村,即于高雄的寿山北面,后者是台湾最大的军港。现在来到“赵茶房”的故里,当初文中常见的实地字眼映目,尤感亲切生动。可惜左营港系军事基地,难以涉足欣赏,只有望水城兴叹了。 结束游台我顺道回家省亲,家父面觑那些印有青天白日的纪念品感慨万千:年少时他曾入过三青团因而在文革中捱整被斗、殃及阖家,每谈“台”色变、讳忌莫深。半个世纪后再会儿子携回的这“反动物证”,却没了戴罪的余悸,世事沧桑难料。后来,望九之年的二老竟也飞台揽胜,填补了其访遍神州诸省的空白与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