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国主导、共14国加入的新经济圈构想“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IPEF)将于8日至9日在美国西部城市洛杉矶召开部长级会议。这是该框架5月宣布启动以来首次面对面的正式部长级会议。据媒体此前报道,预计与会方将在此次会议期间就启动正式谈判达成协议。有分析认为,IPEF的定位是“中国包围网”,但由于其不讨论撤销或下调关税,到底如何建立有实效性的框架存在疑问。 “印太经济框架”于今年5月美国总统拜登访问日本期间正式启动,这是美国2017年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后,为加强与亚太国家经贸关系而采取的最新举措,被认为旨在抗衡中国不断增加的地区影响力。该框架目前共有14个成员,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印度、日本、韩国、新西兰、新加坡、越南等国。据报道,台湾曾表示有兴趣加入该框架,但未被接纳。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和美国商务部此前发布消息称,即将举行的会议将由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和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主持,目标是就正式进入谈判达成一致。据报道,日本经济产业相西村康稔、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长安德根将出席该会议。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报道,谈判将在供应链、贸易、绿色经济、公平经济4个领域推进,目前正在朝着在各领域发表部长级声明的方向展开协调。据日本NHK电视台网站6日报道,在这次会议上,重点是有多少国家能够在所有领域开始谈判。《日本经济新闻》网站得到的会议声明草案的概要显示,IPEF拟建立供应链中断时共享信息机制,为防止半导体和重要矿物供应链的中断,各国将设立窗口,建立便于请求提供信息共享和替代采购的机制。此外,IPEF还将推动加强供应链的信息交换、分散制造基地、强化储备体制等。《日本经济新闻》称,会议将借此加紧建立与在印太地区提高影响力的中国进行抗衡的轴心。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所长蓝建学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印太经济框架”是美国自身实力下降背景下的产物,其主要目的在于打造“排华产业链”。但该框架的前景并不被看好,因为其缺乏美国向其他太平洋国家让利的关键内容,这将导致他国对这一框架的参与度未必会很高。 也有日本媒体不看好IPEF。日本共同社报道称,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关系密切,对该框架是否含有“针对中国色彩”倾向表示担忧。再加上主导IPEF的美国因考虑到对本国产业的影响,不会涉及到关税撤销等议题,寻求借此扩大对美出口的东南亚国家很难看到IPEF的好处。 日本时事通讯社7日分析称,IPEF的谈判领域由四部分构成,至今,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以及韩国表达了愿参与所有领域谈判的意向。但是,在包含数字经济、劳动与环境规则在内的贸易领域,聚集所有参加国则有些困难。比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对跨境数据转移采取严格限制,而拥有很多跨国企业的日本和美国则主张数据自由流通。此外,一些亚洲国家对限制过度劳动的管制也持谨慎态度。 “印太经济框架本质上是一个政治化的举措,而非打造一个新的经济合作圈子”,一位不具名的中国外交官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经济合作的首要任务即是降低关税、扩大市场开放程度,“但在这些方面,美国的许诺是零”。他直言,所谓“印太经济框架”是一个拉拢其他国家围堵中国的“圈套”,完全是“冷战思维下的政治手法”。 这名外交官对该框架对中国的围堵“效果”持不看好态度。“中国是世界10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对象国,包括日本、韩国、东南亚很多国家。用政治手段来阻断这些国家和中国的经济联系,不现实。”他表示,即使是美国自身,中美贸易摩擦也并未使华盛顿收到预期效果,“我们看到的是,特斯拉等企业反而前来中国设厂”。 环球时报记者 白云怡 宋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