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会员
- 积分
- 62
- 金钱
- 2820
- 威望
- 62
- 注册时间
- 2010-9-10
|
爸爸妈妈们在日常生活中该怎样教宝宝识字呢?很多爸爸妈妈没有意识到,当孩子热衷于玩角色扮演游戏时,往往已经开始具备识字的能力如果孩子大量却还不能认字,正说明他只是在慢慢积累,等待有一天给你惊喜。# d1 f/ i7 B: A J% Y4 A! x) g1 u
1 N3 o3 D; Q' s! W6 o
识字从角色扮演游戏开始
9 Z' m0 s3 a3 |% V- J" ~9 [ C- I9 E9 _8 d4 F0 j& J
当孩子在家中假装自己是一个医生,拿着铅笔当针筒给你打针时,或者假装自己是服务员,拿着几张小纸片假装这是一盘子饼干时,你是不是觉得这样的游戏真是无聊,也就是小屁孩儿认知能力比较低,才乐此不疲。但实际上,国外的研究多年前就已经证明,当孩子热衷于玩角色扮演游戏时,正是孩子开始有符号概念的时候,他们将逐渐进入认字的敏感期。
5 ~) ~5 ?7 {3 C) Z
' p) T# y8 d$ t" }3 m* }2 E8 Y角色扮演游戏并不是打发时间的无聊小把戏,而是孩子开始使用“符号”,用一个抽象的符号去替代一件事物的过程。而这也正是认字的过程,即用一个抽象的字符代替某个实物或者某种感受。事实上,文字就是一种“符号”,一种“替代品”。孩子会使用替代品,喜欢角色游戏,就更加容易接受文字。幼儿教育专家、华师大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副教授王顺妹表示,她一直很强调“角色游戏”的重要性,主张家庭和学校多进行角色游戏,这对孩子的发展有多方面作用。( _' t) E. }2 e5 n/ e5 G- m1 r) u
R2 ~) M0 Z- b5 B# G" N
当然也有些特别的孩子,在两岁多就对文字表现出兴趣,听故事时会不断问家长“这个是什么字”、“那个是什么字”,一些孩子小班时就能拿起报纸读,但这样的孩子是少数,在儿童群体中只占5%。: R m; E6 }0 h ]/ U9 |
3 E6 s4 s: F/ M识字能力和智商没有直接关系
" M9 D3 w+ {+ Z1 [0 h# @
" D9 m$ D) _6 L幼儿心理咨询工作中常用麦卡锡智力量表,其中“语言”、“数字”、“记忆”这三方面概括儿童的智力状况,识字作为语言能力的表现之一,也是衡量孩子智力发展状况的因素。几乎每个家长发现孩子在识字方面落后于别的孩子,就担心是不是孩子太笨了。王顺妹说,虽然自发地学会认字,并且认字较多的孩子,确实更聪明一点,但是识字能力和智商并没有直接关系。
+ _# _. H+ B1 \2 b! Z
9 o2 S* q/ R5 Y; [) D- H. W- S0 ]关于“幼儿要不要学习认字”这个问题,教育界一直存在争议。其中最主要的是反对一些“拔苗助长”的现象,以及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超越学龄前儿童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之所以会认为识字能力对孩子有影响,实际上在教育学界普遍的看法是,能够认字相对来说更能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设想一下,一个有一定文字基础的孩子,读起《十万个为什么》来,其兴趣和动力肯定比一字不识的孩子要强。
! b. m0 W% [4 f c2 Y: @- T8 `5 p6 l5 Z: {/ t" [. S
而幼儿语言专家张明红副教授则认为,想要幼儿认字,其实很容易。东方的文字,尤其是我们中文方块字,带有“象形”,或者说“图形化”的特点,利于幼儿的记忆。理论上来说,孩子具有视觉记忆以后,就可以认字。一般来说,孩子出生之后就具有了视觉记忆。学龄前儿童认字,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没有要或者不要让幼儿去认字的问题。- M. |& e- E' [% B, X
+ ~3 l6 d% N- N$ S; \" R4 e
识字卡要慎用( ^5 o ~3 m, A8 W, F
; {. `" t' M2 V: d家长有意识地教宝宝识字并非不可以,但是如果没有一点专业知识,一半的家长都会教错。但是,“千万别因为孩子识字慢,就把他送到外面的什么培训班去学识字,这很可能比家长教得不好更糟糕。”3 O' F3 h4 g5 d. f2 A' e: ?
7 i8 N, ]& O4 n4 `/ f1 ^ ^' B& C对于目前较为流行的“识字卡”和各类识字教材,专家都认为,这种“被动识字”的教学方式非常不适合学龄前儿童。张明红说,之所以反对“识字卡” 认字法,是因为这是一种基本脱离“语言环境”的认字方式,与语言学习规律背道而驰。在语言学习上有这么一种说法:“音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真正的语言能力,是在大片大片语句和文章,在语言运用中培养出来的。
6 u2 r, _7 L/ L% X" y& D
' n' @3 s( u0 q. Q, N只要足够多次数地反复让孩子看,强化记忆,两三个月的孩子能认字,不足为奇。但这并不是真正的识字。这种通过不断重复以达到目的的认字方式,不仅不能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还会让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当孩子遇到超过他认知范围,或者看了多遍都学不会的字时,尤其在家长也难免产生负面情绪的情况下,孩子会对自己失去信心,会低估自己的学习能力。这将对孩子未来的学习产生难以估量的不良影响。* J: c, @! a2 v8 _: i5 g: Z
) I! t) W: K. L比起“识字卡”,家长最好选择通过亲子阅读、和孩子进行高质量的沟通、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等多种方式,让孩子“主动”认字。家长其实应该有这样一个意识:幼儿认字并不是主要的,关键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说到底,让孩子认字,也是为了增强他的阅读能力。/ z8 }( A5 Z8 f N* l3 \8 M
. D4 S. m( O' ^8 ^9 q不过,张明红也表示,“识字卡”并非不能用,它可以用在对孩子的认字水平进行检测的时候。但是这种“检测”只能偶尔为之,尤其是对于大班之前的孩子,更要慎用。因为频繁地评价,也难免增加孩子的压力。
/ H# H( p9 y& o' J6 m6 K X% _( a+ B
识字在动作和感知中进行
& E9 H7 L b3 V9 H" a* y) O& A8 r& D% d. _
幼儿园在对大班学生进行测试时,发现有一个班所有的小朋友都把“糖”字,念成“甜”。了解下来,发现原来小班时候,老师曾经在一次游戏中教孩子们认识“糖”这个字,教完后特地给每个孩子尝了几粒白砂糖以加强他们的印象,还特地问了小朋友“糖甜不甜?”当时孩子都说“甜”。于是,他们根据自己感受到的实实在在的“甜”,愣是把“糖”字认成了“甜”。& I O( ~# K3 k8 X# G% c
v' v( b8 V: u
这就是孩子识字的特点,也是家长最需要了解的,学龄前儿童总是把抽象的符号与直观的感受联系在一起。通常小学生的识字从学拼音、记笔画开始,但对学龄前儿童来说,很难接受这些抽象性符号。从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和认知特点出发,应该是整合性、综合性、参与性的。
( ]3 C" a" v7 o* t9 Q1 d3 d) q% C8 D$ E, ^
实际上,几乎每个家长在教孩子认字的时候都会发现,“七”、“八”这类极其简单的汉字,对不少上小班的孩子来说,认起来却很困难。其实这也是和孩子的认知特点有关。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没有数字概念,小班阶段的孩子,一般能认识四以内的数字。而超出他们认知的“七”、“八”,对他们来说会因为难以理解而很难认识。同样道理,很多幼儿都能认识“可口可乐”这四个字,因为他们平时接触很多,喝了以后还印象深刻。而“共产党员”、“少先队员”这些字眼,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因过于抽象,学起来就比较难。2 T2 a6 ]$ c! e' b% v
" n& N, ? \. H) `. {* B
依据这个特点,家长可以设计一些游戏,让孩子亲身参加活动来构建汉字,与汉字进行链接,此时汉字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少幼儿园都做过同样的一个游戏:简单布置一个“菜场”,用文字和对应图片陈列出一些简单的蔬果,比如“青菜”、“萝卜”、“土豆”等,当然种类不多,然后进行买菜游戏。 “你想要什么?”“青菜。”“青菜多少钱一斤?”……在这个过程中,汉字在无意中被反复强化了,而孩子也会自发地注意这些汉字。一节课下来,有些字孩子已经自发地记住了。甚至没有被念过的菜场的“场”也被不少孩子记住了。, r; J$ L" l7 M2 m) p. q% I
& G9 N) T) f. U% ]% F6 O1 G. A* } O张明红说,所谓让孩子在参与中学习,也不一定要特别设计游戏,其实在阅读的过程中,在你讲故事给他听和他讲故事给你听的时候,在带他进公园、商场玩的时候,和孩子就故事或者所见所闻展开讨论,帮助他分析,说说你怎么看这个事情,社会上对此有哪些规则等等。这样高质量的互动性质的亲子沟通,是在给孩子传递大量的信息,也是在让孩子通过亲身参与,亲身感知地进行学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