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湖华人网
地产经纪 Lisa Chou
地产经纪
地产经纪 李德军Roy  Li
吴泽宇律师事务所
北美华人新生活
许鹏牙科诊所
万通电讯
地产经纪  Dennis Xu
第一阳光地产经纪公司
会计师 Tony Zhang
广告招租
广告招租
广告招租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701|回复: 1

记者进超市调查 95%食品都含添加剂 (转帖) 2.

[复制链接]

154

主题

5

回帖

0

精华

初来咋到

积分
0
金钱
0
威望
0
注册时间
2010-3-7
发表于 2011-11-30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美华人新生活

地产经纪  Dennis Xu

心理热线

新客户广告位
更多广告请点击
中文黄页
不含添加剂 商品价更高3 G( C9 l% a' g
    鲁中报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商品的价格竟然同食品添加剂有着某种联系。不含食品添加剂的商品比含食品添加剂的商品价格更高,甚至价差一半。" q' j8 Z9 L6 w4 X9 k
    例如,一瓶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酱油为8.8元,而同等容量的另一种不含食品添加剂的酱油价格却达到了16.8元。
/ _% v" u, E7 i/ r' b. R' e  P    5连包的含有食品添加剂的方便面价格为10.5元,而不含食品添加剂的同样包装的方便面价格却高达28.8元,两者竟然相差18.3元。' Z* V/ x; r3 H! @8 v
    其他比如果酱、爆米花等商品都存在类似的现象。
# P* _: [9 t* M  _% c1 G, f9 {0 q        
  S1 U7 Z2 f0 S$ A" T: k$ u2 r. e. o部分进口饮品添加剂改了名
& E+ q1 x6 B  u' g2 g    在一家超市进口食品区,鲁中报记者难觅标注含添加剂的食品,但记者发现了几个熟悉的化学名称。3 l0 {- a  i' K4 ]. F6 E
    在一瓶冠利色拉调味酱(酸乳酪)配料表上,有一种化学用品“明胶”,但这瓶调味酱上却没有标注食品添加剂。此前,记者在一包棉花糖的配料表上曾见到过“明胶”,明胶被注为食品添加剂。而这瓶调味酱上,明胶被归为增稠剂。
+ S& ~# @) z! J% g5 G& N- M    除了这瓶调味酱,许多进口食品都没有明确写明食品添加剂,在一瓶韩国产的“海太可可果肉饮料”配料表上,柠檬酸位列其中,但此饮料却没有标明含食品添加剂。而国产的含柠檬酸的食品都会标注食品添加剂。还有些含添加剂的进口食品标注的食品添加剂化学名都归到了调味剂。+ H7 h4 j$ w( o$ K
每天要吃多少添加剂; ^# i5 U# u3 d- T
    调查中,鲁中报记者发现食品添加剂可谓“无处不在”:大多数饮料里面含有甜味剂、色素、防腐剂甚至香精;面包中含有乳化剂单甘酯;酱油中含有着色剂焦糖色素;甚至是豆浆、豆腐等等看起来很天然的食品里面,在制作中也要用到凝固剂;而那些肉脯、果冻、蜜饯、薯片等休闲食品,保质期比较长的速冻食品,更是含有添加剂成分。
4 d0 ^, l% C8 j" F: R0 K3 u    一位正在超市挑选食品的王女士向鲁中报记者感慨:“现在除了婴幼儿食品柜台,几乎很难找到一种完全不含添加剂的食品,弄得你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要算一天下来到底吃了多少食品添加剂,估计都算不清。”
+ r1 Y/ I3 f- a    营养专家介绍,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苏丹红、三聚氰胺等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化工原料的非法添加物,不应该将其与食品添加剂混为一谈。$ p; X# r: j4 O2 x

: e: L" K& I9 Q4月22日,鲁中报记者走访淄博市场发现,多数食品添加剂大都出自调味品店,且“普及”越来越广,出现在各大小饭店、面馆、包子铺、食堂等餐饮场所。而经销商对食品添加剂用法及用量的漠不关心,也造成购买者的滥用。. |7 F6 [! `5 z' j
各种“精粉”成了“调味品”
( J7 Z6 n; S1 I! Y! F/ b    各种精粉、提味剂等食品添加剂占去了调味品市场的“半壁江山”。鲁中报记者昨天走访了鲁中蔬菜批发市场的调味品市场及一些零散的调味品商行发现,各种大小品牌的食品添加剂鱼龙混杂,在“手续齐全”的背后,各种监管“漏洞”同样并存。
- l6 `5 R2 I& B3 ]5 m3 e    当日9:00许,在鲁中蔬菜批发市场的调味品市场,只见调味品店铺林立,鲁中报记者随便走进一家,就能看见货架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猪肉精粉、牛肉膏、羊肉精膏、猪肉香粉、火锅红油等各种精粉、提香剂、上色剂。
5 d* E& l& B) h3 f: E8 @    鲁中报记者注意到,“精粉”品种虽五花八门,但仔细观看瓶体的说明,上面都会标注“食品添加剂”的字样。同时,根据品牌的不同,各种“精粉”价格主要集中在15元至35元之间,而液体提香剂的价格比精粉类添加剂贵了一倍。
" a9 I' H; B+ F. P7 f2 S$ L“用量用法”不清楚2 Y  o# D+ w. u* g8 w
    鲁中报记者随机走访了四五家调味品批发铺,当询问食品添加剂的用法时,多数批发商显得“漠不关心”,执意让记者自己看瓶体的说明和用法。当记者问到吃多了是否影响健康时,一名批发商答复,“俺这都是正规厂家,经常吃不会对人体有害处,只要每次按照说明使用就可以了。”9 g) ~4 P: m5 Y: ~* f# a
    鲁中报记者调查发现,上述添加剂说明上使用比例大都为0.1%至0.2%。记者有意询问具体的用量,近一半的批发商都回答得很笼统,“觉得不香就多放点,买便宜的味淡,要多放一点。”
3 @5 i, I! H( q6 t: p4 q    采访中,其中一名批发商向鲁中报记者道出食品添加剂用量“道道”,“购买价格便宜的‘香粉’,浓度不够,用的时候要多放些,最好买液体提香剂,直接见效还耐高温,做菜的时候不会‘跑味’。”
3 c, i# D4 c1 ^" W* @" b多数流向饭店、食堂  J! g9 Q2 H! a+ _' Y: {- B3 G( W
    食品添加剂都卖给了谁呢?由于用途广泛,提香、提味、上色等“功效”明显,记者调查发现,各大小饭店都成为购买对象。(待续)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154

主题

5

回帖

0

精华

初来咋到

积分
0
金钱
0
威望
0
注册时间
2010-3-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0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yyyy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Contact Us)|关于我们|小黑屋|Archiver|圭尔夫华人网

GMT-4, 2025-4-17 00: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